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框架的构建

文章来源: 副校长    发布时间: 2019-06-28 16:20:57    浏览量: 7865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人际关系的淡薄,独生子女的增多,尤其是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外显的或内在的心理问题,这给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给社会的发展和学生今后生活的幸福都带来隐患。
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至关重要的时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安庆教育是全省教育的排头兵,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条件不断上台阶的情况下,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利用各种条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逐步探索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已为我市素质教育之势在必行。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人格、适应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援助。这种指导和援助主要是以心理辅导或咨询的方式介入,可以划分为发展性心理辅导、预防性心理辅导和治疗性心理辅导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发展性心理辅导: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保健工作,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要求全校教工全员参与,积极开发相关教育资源,研究如何在素质教育中进行心理保健,对学生进行入学指导、学习指导、生活指导等等。
         第二层次,预防性心理辅导:面对的是部分在学习上、心理上及生活适应上有可能发生问题或问题刚出现苗头的学生。要求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对学习、生活中可能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适应性分析,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培养其学习兴趣,不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努力恢复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三层次,治疗性心理辅导:面对的是在心理、学习、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重大问题或不正常状态,性格出现偏差,非常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要求心理辅导老师针对特定学生的心理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矫治。
        这三个层次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忽视前一层次的辅导,会使后一层次的特殊学生增加;忽视后一层次的辅导与介入,会使前一层次问题学生的范围扩大,甚至影响到全体学生的发展。
        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立足发展性心理辅导,积极开展预防性心理辅导,努力创造条件进行治疗性心理辅导。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框架的构建
        1、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需要校长、行政人员、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等协同作战,配合教育,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学校必须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宜由校长或分管校长任组长,政教、教务两处室负责人为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德育工作相关教师为成员,负责领导协调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建立学校全体教师及全体班主任共同研修和协作会议制度。利用教工例会及班主任定期例会,开展全体教师及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研修,使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
        (3)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以校内部分优秀的班主任、德育工作者为主,同时从高校聘请相关专业人员为辅,专兼结合教育,对特定的学生人群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学校的教育实际,制订每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年度计划表,确定本年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重点,组织及管理体制、心理辅导的实施计划以及教职员的研讨、进修及家长学校的实施计划。
         2、师资队伍的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全校教育工作者对学校心理教育的认识程度,取决于专业教师的影响力,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是全体教师。必须发挥全体教师尤其是优秀班主任、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的协作教育咨询的优势,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2)进行多元化师能培训。
       ①形式多样化。学校自培与多方外培相结合;自身研修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岗位培训与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单项培训与常年兼职带教相结合;实践研究交流与外出拓宽视野相结合。
       ②内容系列化。与高校对口开展合作,聘请专家为学校制定相关培训计划,以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为内容,将其化解为若干项有目标、有要求、有理论、有实践的循序渐进的系列化培训。
         ③对象层次化。分专业教师、班主任、全体教师三个层次,分别进行不同要求、不同类别的专项或普及培训。
         3、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操作流程。
        (1)集体辅导。
        ①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②根据各年级不同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班会制度。
        ③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层次、不同特征的学生不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测试与讲座。
        ④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机制。
         ⑤条件成熟时,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档案”。
         集体辅导内容上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方法上要生动活泼,易于接受;形式上要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逐步体会、相互交流、
       (2)个别辅导。
        ①开设学生心理咨询室。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教师定时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辅导;接受一般教师的咨询;接受家长的咨询。
        ②在特定的时间安排特定的教师开设网络咨询与电话咨询。
        ③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处理师生、家长信件。
        ④进行个案分析,对特殊学生特殊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心理偏差现象及时疏通处理。
        参与个别辅导的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咨询信息要严格保密。要定时对个别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测量与评估,对个别辅导中涉及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转化为集体辅导。
        (3)家长配合辅导。
        ①利用家长学校,针对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开设专题讲座。
        ②进行家长教育方法心理测试统计,指导家长学习教育子女的艺术。
        ③对特殊家庭背景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个案,要追根溯源,寻求有效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我们应根据本校实际,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充分开展合作,通过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两条基本途径以及心理辅导课程、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渗透等形式,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文字:朱太平图片:
编辑: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