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届2班校友曹心德:心系大地,德满乾坤

文章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发布时间: 2021-11-16 14:48:44    浏览量: 3089

名师名言

■我们的土壤环境研究领域可能做不出惊天动地大科学,但我们的研究必须引领学科发展。

■无论是学生或是青年教师,均需潜心耕耘,厚积而薄发,不要浮躁,要耐得住寂寞,把自己做好做强。

■环境学院学生培养体系需要与时俱进,与国家需求对接,这才体现环境学科的特色。

师者,是一种情怀,俨然莘莘学子青涩年华里最美的引路人;师者,是一种信仰,无论何时何地都矢志科教兴国的理想;师者,更是一种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为青青子衿渲染最明媚多彩的韶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就有这样一位师者,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他就是曹心老师。

曹心德现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学者,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国际SCI期刊Chemosphere副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地学部基金会评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项目编制专家;国家环境基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他主讲本科生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土壤污染控制及修复工程》、研究生致远荣誉课程《高等环境化学》等;201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一)、2017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指导本科生获全国环境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篇、获学校1%优异学士毕业论文2篇。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环保行业科研专项课题、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等项目20余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曹心德坚信,无论是学生或是青年教师,在根基不稳、羽翼未丰之时,需潜心耕耘,积蓄能量,以致厚积薄发。曹心德本人的发展历程,也正诠释了这一信念。他在美国近十年醉心于科研工作,事必躬亲,足履实地,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了40多篇优秀SCI收录论文,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功底。这正是曹老师回国后能够挥洒自如地指导学生和青年教师,并使他们迅速掌握科研核心理念,逐步构建清晰逻辑思维的原因。受教于曹老师的学生和青年教师,都深知“世上根本无捷径”,所有的成果和进步都需积水成渊,积微成著。

曹心德2008年底回国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学院,在这之前,环境学院几乎没有土壤方向的课程。为了建设该方向相关课程,他本人鲜有休息和闲暇时光,一直孜孜以求,步步攻坚:负责建设本科生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土壤污染控制及修复工程》、专业选修课程《环境土壤学》及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同时负责本科生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环境学导论》《专业导论(生环平台)》以及研究生致远荣誉课程《高等环境化学》的教学。《环境学导论》是学校优质课程,《专业导论(生环平台)》是环境专业本科入门课程,该两门课程对奠定学生环境专业思想以及“生命与环境平台”大类招生的学生分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并树立本科生专业思想,曹心德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亲自带领学生到上海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上海老港固废资源化中心等重要基地观摩苏州河治理工程、固体废物智慧处置工程。此外,曹心德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主持完成了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篇,受邀在第十届、十二届全国高校环境类课程教学会议做主题报告。201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一)、2017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曹心德还注重团队课程建设及教学水平提升,常常与团队成员一起研讨课程,基于《环境土壤学》课程,团队一位青年教师获得了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工学组排名第二)。

2014-2019年担任环境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期间,曹心德殚精竭虑,倾尽心力打造更好的教学平台。他全面负责环境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及日常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源于对工作质量的超高要求,这些繁重的工作他事必躬亲,很多方案、文件、报告等都是亲自带着大家一遍遍打磨,推敲,讨论。熟悉他的人都戏称“曹老师刚回国的时候看上去非常年轻,满头黑发,如今几年的时间却已银丝根根”,这样的工作强度换来了如下的成绩:主持完成了两轮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修订,特别是构建了本科生按学院五大研究方向模块化培养体系,夯实环境科学基础、强化环境工程应用,以更好地满足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培养的要求,收到诸多高校的好评与借鉴;组织申请并获得国家改善基础教学条件项目2项(共1000多万),用于实验室的改建和仪器设备的更新维护;参与生命与环境平台、自然科学实验班前期的筹建和后期平台运行管理工作;参与了国家大学生双创计划(Eco-Tech)的组织和实施工作;牵头组织学院每年举办一次“研究生学术论坛”“卓越工程师论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促进学科“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菀也”

近年来,土壤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到耕地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还直接损害了人类健康,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曹心德心系土壤安全,潜心研发污染修复技术,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凭借自主研发的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技术,通过原位化学稳定化、抽提转化及超累积植物吸收三组技术,望闻问切,为土壤“治病”,净土洁食,宛若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地医生”。在曹心德带领下,“大地医生”团队硕果累累:揭示了典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砷等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形态转化与生物有效性相互影响机制;探明了重金属铅、铜、砷等在土壤、矿物、功能材料/水等环境多界面上化学转化机制;创制了炭基、磷基、硫基等多种环境功能修复材料并应用于土壤、废水、废气中污染控制与修复;自主研发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诱导离子沉淀稳定化修复、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等新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10多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

曹心德注重从实际环境问题出发,从工程中挖掘科学问题,常常告诫青年老师和学生:“我们的土壤环境研究领域可能做不出惊天动地大科学,但我们的研究必须能开辟新方向、引领学科发展”,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在土壤重金属稳定化界面过程、土壤生物炭固碳协同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在环境领域顶级及权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30余篇, 引用率因子h=65,其中1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集,曹老师自2014起连续七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2018年起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曹心德强调团队协作,对课题组文化氛围极为看重,大家精诚团结,每位成员都能感受到如沐春风的家庭温暖。团队老师戮力同心、和衷共济,团队同学互敬互爱、互帮互助,有问题都要敞开心扉的商议,而曹老师本人更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这种精神层面的“宝贵财产”实则是一种软实力,对于团队众志成城共创佳绩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比如团队近几年申报获批的各类国家级项目,就是团队并肩作战的累累硕果。在项目书的撰写过程中,曹老师的精益求精和字斟句酌,成为了青年教师和学生们受用终生的宝贵财富。如一名青年教师在项目申请书中有这样的措辞“本项目创造性提出”,而曹老师认为改成“本项目创新性提出”更为贴切,尽管项目申请书已提交至学校,但曹老师仍坚持要求退回修改。曹老师运筹帷幄,排兵布阵帮助青年教师发展,在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土壤专项中,曹老师作为技术核心,精心指导团队成功获批1项(1200多万), 2018年以来团队共获得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4个及子课题5个。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曹心德注重团队年轻人成长,常以自己的人生阅历鼓励他们:“不要浮躁,要耐得住寂寞,把自己做好做强”,引导年轻人安心研究、热心研究、精心研究。为了学科长远发展,曹老师惜才育才,大力扶持鼓励青年科研才俊。短短十二年时间,他从无到有,建立了环境学院唯一一支致力于土壤环境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熟悉曹老师的老师和同学都深深感慨:曹老师人如其名,用心做事,以德服人!三年来,团队1名副教授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1名副研究员晋升研究员,1名博士后出站直接以副研究员加盟团队。

对于曹心德而言,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桃李天下、十步芳草了。十余载共培养博士后3名,硕士、博士研究生20多名。1名研究生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4名研究生获学校优秀毕业生。所有已毕业的博士生都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且第一年都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多位获得省市人才奖励。培养的本科生中有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5名,1名获得全国高校环境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名获得学校1%优异学士毕业论文,2名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名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另外,曹老师关心整个学院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平均每年为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国求学升造写推荐信5-7封,为学院近1/3的学生出国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大地的守护者,遏污染于端倪,还世界以清洁;

他,是学子的指明灯,驱迷雾于暗夜,予前路以光明;

耕耘十载,伴环院蒸蒸日上,育人不倦,望桃李遍地芬芳;

心系大地,德满乾坤;他,就是上交环院的,曹心德。

名师名片

曹心德,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高被引用科学家。主讲《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环境学导论》《环境化学原理》《高等环境化学》课程。曾获2018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一)等荣誉。

相关链接:曹心德:心系大地,德满乾坤

文字:上海交通大学图片:上海交通大学
编辑:九 天审核:yz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