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农技永不悔,服务“三农”谱华章

文章来源: 信息处    发布时间: 2020-07-13 18:28:30    浏览量: 4623
——记第四届“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候选人、野寨中学1989届3班校友华东升
 他像一头伏冀耕耘的老黄牛,30年如一日忙碌于田间地头,一直扎根在基层农技推广第一线,任劳任怨,乐于奉献,为本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助力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受到主管领导和当地农民一致好评。
不忘初心,弃政从农
他出生在边远的山区农村,并由继父养大。小时候的农村非常贫穷,他只得边求学边干农活,切身体会到农业技术落后和农民生活的艰辛。因此高考时毫不犹豫的填报了华中农业大学,在大学期间刻苦学习,每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先进学生干部”,并光荣入党。毕业分配时,作为回到家乡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党员”,组织部准备将他分到乡镇从事行政工作,他毅然选择到黄柏山区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有人不理解,但他觉得这样心里踏实,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有一种自然纯朴的情感,不忘初心,立志为农!当时的黄柏山区共有十个乡镇,交通不便,到各乡镇、村组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只有乘坐拖拉机,大部分地方只有步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但他毫无怨言,深深扎入田间地头,进圈舍、上茶山;访桑农、帮百姓。在山区工作9年来,密密麻麻记载的20多本工作笔记近30万文字见证过他曾经奋斗过的足迹和对基层农技推广事业的挚爱。
服务三农,真情扶贫
“农事需要,随时上门,农民需要,随叫随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自99年调到源潭镇农技站任副站长以来,始终以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每年春耕春播时、 病虫害发生期等生产技术指导关键时候,不管是刮风下雨、时间早晚,他都及时走村串户,出现在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落实增产增收措施。同时通过“农技推广APP”、电话、微信等信息化服务,及时发布农业信息、普及农业新技术、宣传农业政策。每年发布信息300余条,举办技术培训20余场次,出科技宣传栏20期以上。多年来,他 深入农业经营主体、试验示范基地和种粮大户进行实地指导,前后共引试粮油新品种28个,其中面上推广应用了13个,示范推广新技术22项。亲自起草报告,为安徽潜源农业科技公司申报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项目2000亩;为安徽时禾农业发展公司申报“绿色大米加工”项目4项,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提升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他和同事们深入贫困户调查研究,做到因户施策、精准扶贫。 “华站长是我们贫困户的贴心人,不是他精心帮扶指导,我也无法脱贫”,这是贫困户鲁绪平逢人就说的“口头禅”。她家因丈夫早逝、儿子生病而致贫。华东升了解这一情况亲自送她儿子到安庆医院治病开药,到各级部门争取资金补助。结合她家实际,制定了“家禽养殖”发展计划,多次写申请,跑银行,争取了贴息贷款,落实了养殖资金。还经常做其促销员,并亲自开车帮忙送货上门。现在她家每年养殖生态家禽3000多只,每年增收3万多元,顺利脱贫。正因他踏踏实实扶贫、实实在在关心,他的扶贫事迹在大街小巷传颂,受到各级领导称赞表扬。
乐于奉献,彰显本色
作为有31年党龄的老党员,华东升始终保持着坚强的党性,以满腔热忱全心全意服务于“三农”工作,时刻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奉献本色。他当年分配的黄柏山区信息闭塞,唯一与外界联系的是一部手摇电话。为了及时接到农业主管部门工作通知,他主动申请以站为家,宿舍安排在手摇电话旁,不分昼夜和双休,均能及时接听,指令畅通。调到源潭镇农技站,他身兼多职,几乎承担着源潭镇所有涉农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及日常农技推广工作。在每次遇到时间急、任务重、标准高的工作,他都会主动加班加点,早来晚走,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去年借调到农业农村局科教办,由于人事原因,他一人承担着原来三人的工作,科教办工作涉及面广、事多繁杂任务重,他放弃双休,经常加班到深夜一、两点,这对他而言是司空见惯的事。五月的一个周六,他已回山区老家办事,局办公室临时通知他帮忙准备政协调研汇报材料,他二话不说,连夜开车回城,完成任务后已是午夜三点。今年春节突发“新冠病毒”疫情,在别人居家不出时,他主动请缨,从初一到初六多次到单位值班。在抗击疫情期间,他一人负责三个人的入户筛查登记工作,并24小时在党员先锋岗轮班值守。已到“奔六”年龄的他到了下半夜冻得瑟瑟发抖,同事叫他休息,他摇摇头说:这与在武汉一线的抗疫卫士比不算什么,作为党员在关键时候要坚守岗位,这是责任和使命。
多年来,华东升虚心学习,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发表论文和工作报道60余篇,多篇论文获奖,发明农业实用技术国家专利九项,组织编写《潜山市农业主推技术规范》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用教材》,先后荣获“优秀工作者”、“安庆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先进工作者”、“民生工程优秀联络员”等光荣称号,也顺利晋升为“高级农艺师”。
三十个寒暑春秋,华东升用他对基层农技推广事业的坚守和执着,热爱和奉献,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可,他用朴素的人生经历诠释了农技推广人的使命和担当!
文字:佚名图片:
编辑: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