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出发 从点滴做起

文章来源: 校友    发布时间: 2012-12-03 11:20:50    浏览量: 4220
     ——教改交流材料
      改革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几年来,我们在改教改学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不少教师,从实际出发,从点滴做起,进行了各种有益的试验。
     一、端正办学思想,按照现代化教育要求来改革教学
    
我们面对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建设者,肩负着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政治上坚定,做到“三热爱”、“四坚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献身四化的理想和抱负,面对开放世界,能抵制各种精神污染。在智力方面,要求具有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的知识结构,就是说不仅要有多方面的渊博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能力和专长。在体育方面,要求有强健的体魄,能适应未来快节奏的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在中学阶段,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但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我们教学现状,无论是办学指导思想,还是教学方法、手段,同实现这个目标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就是要解决新形势的要求同落后的教学方法、方式的矛盾,实现传统的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
      近几年来,我们往往把升学率高低,学生分数多少当作衡量学校和学生优劣的尺度,实践证明这是不科学的,也是有害的,很不利于教学改革。要改革教学,就必须认真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把学校从升学率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一九八二年我们就明确指出,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制度上彻底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并做了相应的规定。如不加班加点,不办补习班,按计划开课,不硬赶进度,开设劳动技术课,限制作业量,规定考试次数,寒暑假不推迟放假,不提前开学,等等。强调按教育规律办事,把师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方面上来。要求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文科理科全面学好,课外课内全面安排,好、中、差学生全面提高。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力争有较多的人升学,但它应该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结果,决不能违背全面发展的方针,一味地去搞升学率。八四年初,教育部颁发了“十项规定”,我们通过学习贯彻,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思想,把教改工作引向了深入发展。
      我们抓教学改革总的设想是:按“三个方面”的要求,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中学生学习心理规律为依据,改进教与学,实现教学方法科学化,学习办法最佳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高质量地掌握“双基”。在此基础上,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觉悟高、知识广、能力强、体质好、能创造的新一代。
       二、改革第一课堂,改教改学,大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给他一袋干粮,不如给他一支猎枪。”这些至理名言,凝聚着教书育人的宝贵经验。传统的教学法,一个根本缺陷就是重教不重学,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死灌硬压,致使学生高分低能,缺乏个性,自学能力差。我们认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改进课堂教学,克服“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使课堂教学做到“少、精、活,”还必须在教材处理上,课堂结构改革上下功夫。我校数学、语文学科进行的单元教学试点,就较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
      单元教学,首先是在数学教研组开始的,他们在进行《指数与对数函数》、《数列与极限》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以知识结构为中心,来设计、组织教学。对教材提高了难度,加大了密度,扩大了梯度。这样,不仅加强了双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激发了学生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数列为例,这节教材按照传统的教法,要五课时,而现在只用了前三课时就完成了传统教法中五课时的内容,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充实了教学内容,扩充了例题(共讲了二十六个子母题),这些例题,有层次、有坡度、具有典型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纯熟程度。
      在数学组的影响下,语文组也开展了试验。高中第四册语文中有四篇课文:《农村调查》序言、《呐喊》自序、《物种起源》导言、《指南录》后序。均是“序”,老师把它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课时安排是:第一、二课时预习;第三、四课时以学生为主解释字词;第五课时列表讲解四篇课文的异同点;第六课时学生质疑,老师释疑。第七课时做课堂练习。第八、九课时学生作文,要学生从自己高中作文中挑选三至五篇,汇编成册,然后写一篇序言;最后一课时检查验收。这样课堂上讲的时间少了,学生动脑动手时间多了(讲和练的时间比为3︰7),从作文和测验的成绩来看,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如果分散按老办法教,不仅费时多,学生很难对“序言”有概括性的认识。
这里是就某一部分典型教材进行试验,能不能适合其他一般教材呢?高一有位语文教师的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高一语文第一册共三十课。他按照文体把它分为散文、说明、小说、记叙、议论五个大单元。每个单元按照: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误→小结课等前后紧密相联的课型进行教和学。每一课型,又设计了一整套完备的程序和方法。这样就把单元教学实验,由“小田”搬到“大田”,向前推进了一步。
      从初步教改情况来看,这种教法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两先两后”(先预习后上课,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要求,提了多年,不得落实。按照新课型教学把自学、复习、练习引进了课堂,并把它当作课来上,这样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自学课是重点。教师要求学生人人有《新华字典》、《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典》,每课的字词句,教师只讲那些学生难以领会的巧字妙句,其余一般不讲,放手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去解决。上自学课时,有自学提纲和自学作业,有布置有检查。在上启发课时,教师只讲重点、难点和文章的章法。讲也不是面面俱到,一讲到底,而是以指导、点拨为主,实行以一带三或以二带五的精读精讲的教学法。如某单元有三篇课文,只精讲其中一篇,其余两篇略讲或作为学生作业;如有五篇课文只精讲其中两篇,其余三篇略讲或作为学生作业。并且千方百计地创造意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问题提得好的予以评分,记入平时成绩,作业批改是语文教师头痛的事,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精批细改,而多半是徒劳。本期在批改方面做了很大改进。改作业时,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最好运用幻灯)当面批改三篇,接着叫学生三人一组,一人读作文,两人提意见,当改的改、当批的批,如意见不一,矛盾上交,教师评判。学生改后,教师依次请二到五个小组的代表上讲台宣讲该组集体批改的三篇作文中的一篇,让全体学生逐篇进行讨论。作文批改结束后交教师审阅,发现共同性的问题,结合小结课,进行评讲。这样就彻底地改变了旧的教学程序,教师教的活,学生学得实,避免了无效劳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除了单元教学外,其他各科也能从各自角度,选定专题进行研究。物理组是从加强、改进实验入手,来探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规律.地理课教师在教学中坚持突出“趣”、“理”来改进教学。过去提“向45分钟要质量”,尽管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收获甚微。我们体会到要质量,就只有向改革要质量,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必须改进学法。否则,教与学脱节,就会影响教改的顺利进行。改进学法,我们主要是推行《中学生的最优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中学生学习过程归纳为前后联系的八个环节,这八个环节是:制定计划→ 课前自学→ 专心上课→ 及时复习→ 独立作业→ 解决疑难→ 系统小结→ 课外学习。这中间的六个环节是与单元教学中的六个课型相吻合的,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此外,我们还经常采取一些辅助办法来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如向学生讲古今中外名人治学的故事,举办改进学习方法的讲座,召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报刊上登载的先进学习经验,请本校考取大学的同学以书信形式谈他在中学学习的体会等等。开展这些活动,就是用科学的治学方法和思维方法武装学生,实现学习方法最优化。古代有一则“点铁成金”的故事,说明点金术比金子本身更重要。我们认识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独立地去猎取新知识,终身受益不尽。
       三、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多种活动,开拓知识视野。
      
改革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它由于受固定班级、教材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能及时获得科技发展的新信息,因此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传递即时信息,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围绕教学,主要开展了如下一些活动。
       1、举行展览。历史组教师配合爱国主义教育绘制了古代二十三位爱国者、科学家的画像,配上简要的事迹介绍,图文并茂,分班组织参观。听讲解员讲解。不少学生看了多次,写了不少心得,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而且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化学组实行实验室开放,举行实验展览,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举行竞赛。先后举行的有数学竞赛、作文竞赛、语文、英语表情背诵竞赛、政治基础知识答辩竞赛、历史竞赛。物理组还举行了三个基本量具(天平、弹簧秤、游标卡)使用操作竞赛。通过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举行讲座。语文组联系学生实际,举行了关于语言美的讲座,深入浅出地讲了为什么要求语言美,怎样才是语言美,如何做到语言美,使学生受到一次美的教育。地理教师举行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讲座,满怀激情介绍了祖国名山大川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壮志豪情。数学组本期举行了八次讲座,着重讲解题思路、技巧。每次听讲座的人很踊跃,很受学生欢迎。
       4、举行讲演会。由语文组和团委会举办,总题是“爱我中华“。从祖国的壮丽河山到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从古代爱国豪杰到当今人民英雄。从社会主义四化大业,到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学生个个抒怀言志,侃侃而谈,从各班选拔到最后决赛,始终生动活泼,扣人心弦,是学生练习表达能力的好形式。
       5、开展读书活动。很多学生读了学校团委推荐的《高山下的花环》、《大地的儿子》、《青春万岁》三本书,写了不少学习心得,各班出了专刊,进行了交流。学校阅览室全天开放让学生阅读各种课外读物。各班还自费订阅了各种报刊杂志,有的达到了人手一份,有的两人一份。学生从阅读中,开阔了眼界,获得了新知。不少班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周记、写读书笔记,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6、举行文艺汇演。我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文艺汇演。八四年元旦组织“三热爱“文艺汇演,学生自编自唱自乐,节目丰富多彩。我们按思想内容与表演艺术统一的原则,对节目进行了评选,发了创作奖、表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大家认为这是一次富有意义的演出。
       7、组织学生旅游。天柱山以雄、奇、灵、秀著称于世,是有名的风景区。每年新生到校以后,都向学生作一次介绍,组织学生上山,观赏风光,写游记,学生对此兴趣很浓,写了不少有血有肉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看了《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电影,听了张海迪事迹报告会。国庆节期间,举办了游艺宫、智慧宫让学生自语参加游艺活动和智力竞赛。从以上这些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不仅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且还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在陶冶心情、提高觉悟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问题还很多,例如科技活动还未真正开展起来,要建立两个渠道并重的教学体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以上是我校进行教改实验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在教改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宏观、微观各个方面,不是短时间努力所能奏效的。但也不能因之不改,应该锐意进取,潜心求索,走出自己的路。态度要积极,步子宜稳妥,不能一刀切、一阵风、一个模式。要进行教改,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我们每周周前会,一周学理论,一周研究工作,或者先学后谈工作。掌握信息也很重要。有的老师想改,苦于无法。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这时引导他们看一些别人的经验,就会豁然开朗,得到启发。前面介绍的语文六个课型教学,就是从外地移植来的,在移植中创新。学校领导在教改中积极地鼓励、倡导,当好拉拉队,对各科教师不硬派任务,欢迎当“志愿兵“。发现改革前头,就及时予以扶植鼓励。我们打算每年开一次学科年会。让取得经验的老师在会上宣读论文和经验,并成立评选小组,对评选出的好的论文和经验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我校教改工作是处在摸索阶段,有的也只刚刚破题,大部分还未破题,旧的教育思想在某些领域仍然根深蒂固,要沿着”三个面向“的方针,改革中学教学,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须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我们坚信,旧教育观念的坚冰一定能打破,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               
(本文系198535—11日召开的安徽省六年制中学校长会议交流材料,并印发全省,1985年安庆地区《论文选编》登载了此文。文稿由张竟达老校长提供。)
 
文字:张竟达图片:
编辑: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