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JG12056号课题介绍

文章来源: 数学教研组    发布时间: 2013-06-12 09:24:09    浏览量: 9466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
 立项申请书


JG12056号课题




安徽省教育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徐富贵  汪和平
       你们申报的课题,经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省教育厅审查批准,确定为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特征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JG12056
       主持人单位:安庆市潜山县野寨中学
       完成时间:2014.01
       批准文号:安徽省教育厅 皖教秘[2012]438号
      请在三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通过所在市或院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报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研究工作中,请严格执行《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省级课题管理办法》及《安徽省教育科学省级课题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做好课题管理工作,按时完成研究任务。课题重要变更和重要成果均需经学校和市教育科研究管理部门签署意见报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二年十一月    
JG12056号课题开题仪式上的讲话
 
徐汉夫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志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JG12056号课题《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特征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如期开题了,首先,我代表学校向课题的顺利开题表示祝贺,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的会议既是开题会、报告会,也是一次交流会、学习会。下面,我就课题的研究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到教科研在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以科研带动教师的发展和提升。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有效的教育科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我们自身教育教学的缺陷,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更符合理性、更尊重人性、更结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
通过“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这样螺旋式上升的教育科研之路促成教学工作由重结果到重过程、重知识到重能力,由技术到艺术的全方位转变;让教学过程体现教师本人的民主精神,闪烁教师自身的人文关怀,展现教师自身教育的科学性和特殊性,让教学过程符合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丰富性、关联性和思想性。
      从我校教科研实践来看,正是教育科研让更多的教师从职业向专业转变,从专业向乐业转变。每一个开展教科研的老师都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开始强调在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明白师生应该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是合作者。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多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充分感受着学习的自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从成长和提升中感受教师的幸福。
二、正视我校教科研的现状,继往开来,积极开展规划课题研究和微课题研究,努力开创我校教科研工作新局面。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在课题研究和论文发表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在课题研究方面,以近两年为例,我校开展了6项课题研究。2011年,我校有一项市规划课题结题,有三项市级课题获准立项;2012年,我校有一项省级课题获准立项,最近,林斗宏校长又带领一批人参加市教研室省级课题《班主任工作创新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在申报规划课题研究的 同时,我们还立足学校实际,把问题当课题,积极开展微课题研究。针对农村全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我们在周末时间开展了传统文化习修的实践和探索。
       在论文发表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我校教师共有200多篇文章发表,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使用(这是更高级别的对教师教研成果的肯定)。2011—2012学年度我校教师在CN刊号发表及市一等奖获奖论文共81篇。其中,董文赟老师、王杰成老师、葛徐栋老师、徐有三老师、徐维 老师、汪和平老师每个人发表文章数量已达20余篇。难能可贵的是,我校青年教师徐维,坚持教育写作,18万字的教育专著《班主任工作100问》即将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著名教育家蒋自立先生写序,李镇西、丁如许、唐增云等教育大家联名推荐。
在课堂教学方面,有近20人次在省市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省级奖项和市级一等奖多人,彭秀华老师、黄开宇老师、葛徐栋老师、汪庆老师、徐维老师、余玲玲老师、方玉娟老师等一大批老师在课堂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快速成长。
      在2012年市先进教研个人评选活动中,我校有董文赟老师、徐维老师、汪和平老师、葛徐栋老师、王高祥老师五位老师获市先进教研个人称号,这是对我教科研工作的高度肯定,我们倍感鼓舞。
三、把握课题精髓,理解课题要义,以课题研究统领教科研工作。
      实施新课程、步入课改以来,教育教学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需求,也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应答,但是,从课改以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看,高中数学老师放不开手脚。课堂上,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大搞题海战术。使老师和学生身心都很疲惫。鉴于此,《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特征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能很好的深化课程改革,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循序渐进,学会了前进,以实现掌握学习,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防止学业失败现象的根本措施;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内外都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因为这种模式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学得自主、紧张、高效,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加强学习、不断反思、积极实践,努力成长,向一名学者型教师迈进。
      课题研究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学校将提供必要的课题经费和政策支持,希望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敬畏生命,确立“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的教学理念。对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保持“怜爱”之心,当这样的学生需要帮助、需要说说心里话的时候,出现在他身边的正是他的老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无知,相信生命的潜能,小心谨慎地呵护每一个纯洁的心灵。
      2、要懂得学生认知规律,在认识学生的学习困难、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坚持用学生的眼光观察问题、用学生的大脑思考问题、用学生的情感体验问题,对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等方面的规律都要有基本的认识,能恰当地利用一些资源和直观性材料来丰富学生的体验,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理解和相互联系的水平。熟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对于教师克服“急于求成”心理、严谨从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以此提高教师自身的影响力。在以自主合作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上,教师用什么来影响学生,主导学生的行为呢?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建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里有一个常识: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无限信任的人的时候,教师才具体较强的号召力。在课堂上,也只有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无限的潜质发挥到极致,教师的教学才会变得更加从容,并富实效。
      当前,全国各地教育教学研究如火如荼,涌现出了诸如杜郎口、洋思等教学模式。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这些成功的经验都源于各自学校领导老师的积极探索,潜心钻研。作为一线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课题是教科研的一个非常有效平台,希望老师们在这个平台上,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水平,虚心学习,积极实践,锐意改革,提升自己教育人的能力与水平,努力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影响他人,推出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希望课题组认真组织,精心规划,规范操作,潜心钻研,共同提高,顺利完成课题预期研究与实验任务,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12056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特征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构架
 
野寨中学《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特征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课堂中教师结合自己对学生学习、数学、数学教育的理解,根据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反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因材实施。为了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课题组申请了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12056号《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特征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并获得立项批准。
课题研究背景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强调“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课堂文化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2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品格。在当前我国现实背景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有必要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立足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以学生在课堂中高效学习为目标,探索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1.3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指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行选择的喜爱的劳动时才能得到发挥。因此,我们认为给学生提供空余时间就是创造宝贵财富……我们给自己的教育工作定了这样一条常规:学生应当拥有同花费在学校课堂上一样多的空闲时间。”我们不能把学生限制在课本、课堂、作业及考试的狭窄天地里,我们不应该加班加点、牺牲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占用学生成长空间来换取学生的短暂的数学成绩。我们需要理解数学教育与数学本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立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确立,服务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
课题研究的意义
     2.1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提出:“在节约教育方面再没有比不浪费学生的时间更有成效的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要求更高的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学习效效率,让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愉快。
     2.2 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前主席博耶曾说过:“追求优异教育的战斗,最终要由美国的课堂决定胜负。”在我国班级教学制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的高中数学教育更应该关注我们的课堂。
     2.3 课题将广泛研究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学生知、情、行、意都能充分得到发展的课堂特征,将其作为我们教学实践的指导,自觉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2.4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课题将研究目前在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进程的一个发展阶段。
     2.5 长期置身于教学实践中的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涯的最基本的构成,因此自己的课堂应该是最重要的学习与研究对象,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课题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课堂”这个重要场所,在教人而学的过程中,将其转化为丰富自我、提升自己的平台。
课题研究的目的
     3.1作为学术形态的高中数学对于教师来说是简单的,但作为教育形态的高中数学课程却有着丰富内涵,研究如何充分发挥高中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力、创新精神、优秀的个性品质和热爱数学的情怀等方面的作用,是数学教育者应该时刻思考的问题。
     3.2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与开展教育科研的主阵地,追求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通过学习与研究,逐步树立并强化正确的教学观、数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课堂观等,自觉追求高效课堂教学。
     3.3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体会是不同的,优秀的学生热爱数学,有些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厌恶数学。研究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数学探究,转变学习方式,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在体验与发现中逐步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主人。
     3.4 研究实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5 课程教学理念、数学与数学教育本质的理解、数学思维形成过程的剖析、数学文化与课堂文化的教育价值取向等决定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课题研究力求探求高效课堂的上位因素,既从教学模式上实践高效课堂,又从理念上探索高效课堂。
     3.6 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确定我们的教育思想,探索有理论支撑和思想指引、适合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努力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服务广大师生,为数学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能力。
     3.7教育不仅需要物质的投入,更需要教育者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实施课题实验过程中促成教师养成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的习惯。教学是艺术,艺术是一个过程,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施课题研究,着力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怀。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4.1 数学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学生的学习结果应是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统一。不应单纯地看数学知识的接受率,甚至不应过分在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多少(即所谓课堂密度),而要看综合效果。
     4.2 从“过程—结果”中研究教学效率:从过程上不仅要重视对时间的充分利用,还要重视时间的利用价值,在学习时间内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从结果上不能只体现在知识的迅速“吸收”和基本技能的“熟练”上,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认知结构、理解、能力、意识、精神、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课题组将更加注重系统效率,而不只仅将数学成绩作为结果。
     4.3  学生学习不仅要获得知识,更需要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形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育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学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将现成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理性精神与文化。
    4.4 促进学习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和最终目标,数学教学效果不仅指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为重要的是指强化效率意识、习得数学学习能力、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理性精神与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等远期或隐性教育效果。
5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5.1 高效课堂特征:
5.1.1 数学观
       观念和信念对教师教学活动有重要影响,教师都是在一定范式指导下从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教师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着他对数学乃至整个世界的看法.选择什么教学方式是由师生(主要是教师)所信奉的数学观支配的。所以对“数学是什么”、“数学学习是什么”、“数学是如何习得的”、“数学学习学什么”、“数学教学教什么”的不同认识, 支配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推进数学改革,关键在于观念更新。观念的一小步,就是现实中的一大步。
5.1.2数学教学观
      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对数学本质以及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的一种认识。教师的数学观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学生数学观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涉及数学的性质与特征,更涉及获得知识的认知过程,或者说学习数学的规律。包括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科学性,教学形式与方法的确定与认识,数学知识教学的条件与实质的科学性等。教师的教学行为取决于其对数学与数学教学的基本看法、信念与态度,影响数学教学的实施与效果,是数学教学设计的灵魂。
教师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应与时俱进,转变固有的数学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观,并且要注意把握好数学理论的严谨性与表现形式多样性的关系,数学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关注学生的个性价值发展和人的潜能开发的关系。
5.1.3 学生观
       对学生的基本看法,支配着教师教育行为,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这也是一切教学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都能获得成功。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积极的认识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我们要抛弃僵化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中用充满生命力、人情味的方法,以学生的好奇心、好动与创新兴趣为基础,以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为动力,培养具有主动探索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开拓进取的学生。
5.1.4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根本,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发展两个重要内涵。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权,人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人的发展潜能应该受到重视,学习应该以道德的和人性化的方式进行,要承认学习个体差异。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能也不应该以设计好的教案去向每一位学生传授识与方法,教学应在了解并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问题,采用合适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领悟方法与思想,培养品格与精神。
5.1.5 课堂文化
      文化就是人的生存方式,是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人最终是受文化规定的,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给他什么样的文化环境。
教学教育要由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到更加关注人的发展,积极地倡导“数学文化教育”,将“数学思维的学习”与“一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渗透于具体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与学习之中。数学教育应在追求自由、自然的学习氛围中着力培养具有独立思想、自主情感、能动意志,自由品质、个性张扬的人。
5.1.6 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不可缺少的活动。数学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其出发点是评价的教育性,即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的特点出发,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地发展。发挥数学教学形成性评价的调节、导向、激励、诊断、记录等功能,同时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需遵循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相互统一的原则,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重视问题的探究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等;课堂教学评价应有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鼓励、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尤其是思维与行为的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应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引导、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的改进,帮助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现师生同步成长。
5.1.7 其他
      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还应着力研究:以学定教、预设与生成关系、兴趣培养、三维目标达成、主导与主体关系、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思想渗透等等。
5.2  有效教学模式
5.2.1 双基教学
      注重打好基础,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一直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个特点。数学“双基”教学的教育学定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计算速度:速度带来效率;记忆程序:记忆与理解相辅相成;精确地表达:建立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做练习:通过变式改进重复。从数学学习的过程来说,“双基”与能力既有区别又联系在一起:“双基”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中,通过数学思想的开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得到培养和发展的;能力体现在对知识、技能的运用之中,能力并非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简单结果;能力强又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掌握知识、技能。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将双基拓展为四基,还包括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数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赋予双基以灵性。
5.2.2 变式教学
      所谓变式是利用变式进行教学,一般有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概念性变式目的在于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的多角度理解,进而建立新概念与已有概念的本质联系;过程性变式方式是通过变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从而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变式是相对于某种规范式形式,不断变更问题的情境或问题的呈现的形式,使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事物的本质特征却保持不变,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变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技能和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
5.2.3 MM教育方式(贯彻数学方法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遵循数学本身的发现、发明与创新等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力求使教学、学习和研究同步协调,并引导学生不断地自我增进一般科学素养,提高社会文化修养,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MM方式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两功能:即科技教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自觉地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也就是既教证明,又教猜想原则和教学·学习·发现同步协调原则,瞄准三项具体目标:即引导学生自我增进一般科学素养、提高社会文化素养、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恰当地操作八个变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八个变量即教学举措:数学反璞归真教育,数学美育,数学发现法教育,数学家优秀品质教育,数学史志教育,演绎推理、合情推理和一般解题方法的教学。
5.2.4 TEC教育方式(贯穿数学思想、数学情感教育的合作教学模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以人为本、数学化与再创造、必要性与有效性三项基本原则,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情感教育,实施合作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TEC 教学方式是在 MM 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构建的,所以它属于 MM 教育方式型的教学方式,但又有其独到和创新之处.例如,拓宽了理论基础.TEC 教学方式除了以 MM 教育方式为理论根据外,还广泛吸取数学教育的一些新理论、新思想.例如,弗赖登塔尔的“不教现成的数学”(数学化与再创造)的思想、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数学共同体学说、问题解决、合作教学、情感教育等. 突出数学教育的若干方面.关于情感教育、合作教学人文精神、数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等方面,在 MM 教育方式中虽有说明,根据多年进行 MM 实验的经验认为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加以突出和提升,如情感教育和合作教学.简化操作变量.MM 教育方式中有 8 个操作变量,它把数学教学中的诸因素做了细分,对研究和表述虽有好处,却不便于记忆和应用,因此,进一步把它概括为 3 个操作变量(渗透数学思想、进行情感教育、实施合作教学)构成 TEC 教学方式的特征标志.
5.2.5 “情境-问题”模式
     “情境——问题”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熟悉或感兴趣的数学情境中,通过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发展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学习方式:由以教师对学生的“教”改变为指导学生的“学”;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改变为主动探究、索取知识;由单纯追求书本知识改变为开放性学习、多渠道获取知识并重视知识的应用;特别强调了创设问题情境,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为“红线”组织教学,在解决问题和数学应用的过程中又会引发出新的情境,从而又产生出深一层次的数学问题,形成了“情境——问题”学习链,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2.6 杜郎口模式
      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其教学观为:“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遵盾民主性、问题性、创新性、拓展性、尝试性、实践性、技巧性、全员性、主体性、合作性的教学原则。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
5.2.7 青浦经验
       青浦经验教学模式,即“诱导—尝试—归纳—回授—调节”教学法,立足于“抓起点、抓基础、抓关键”,以实现让所有学生都有效地学习。它的主要功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尝试自主活动、自我评价的能力,又加速了学生自我反馈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结构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的联系;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和学习动态信息,随时调整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在面向全体的同时适应个别差异,使各类学生都得到有效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效果。
5.2.8 其他
       在教学方面我们应该认真读读波利亚的《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数学与猜想》,孙维刚老师的《全班55%上清华北大》等著作,还应该认真研究因材施教的内涵,以及洋思中学经验等。
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课题实验中我们不应片面地强调任何一种理论与方法,重视理论的多样化,对不同理论作出比较和必要的整合,为我所用。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并非只关注“是否与相关的理论相符合”,坚持“教学实践需要高于规则、模式,甚至是标准价值观的规定”。教师不能没有理论的支撑和指导,但教学理念与理论不是教学实践的大前提与小前提,掌握它只是为了让教师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教学自觉,生长教育机智,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基于实践草根化的理论。
课题研究将以课堂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以课例为引导,以团队为组织,以实践为主线,学习与教学相结合,走“经验+反思+写作”的发展道路,建构适合教师自己的学习、研究、教学的路径、方式和风格。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与分工
7.1  课题研究与实验分四个阶段进行:
7.1.2  课题开题阶段(2012,11—2013,1):完成课题开题准备,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子课题及分工安排,举行开题仪式,听取专家指导意见;
7.1.2 研究与实验阶段(2013,2—2013,8):研究文献资料,分析诊断自己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在研究与实践中开展课题实验,撰写中期实验报告。
7.1.3 实验与总结阶段(2013,9—2013,12):总结前期研究与实验成果,确定课题重点与难点,优化实验方案,力求取得突破;撰写课题实验案例、心得体会和实验报告。
7.1.4 结题验收阶段(2013,12—2014,1):系统整理课题研究与实验材料、成果,撰写结题报告,递交结题申请材料,迎接接题验收。
7.2 初步设置下列子课题:
7.2.1 当前成功的有效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搜集与整理;
7.2.2 教学观念与理论研究;
7.2.3 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学习研究与指导;
7.2.4 高效课堂归因研究;
7.2.5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7.3 课题组分工:
徐富贵:全面负课题的统筹与安排,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验,督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汪和平:负责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的撰写,具体安排课题研究与实验事项,整理课题实验材料,参与课题实验行动。
徐金友、储建中:负责子课题1的研究、课堂教学实验;
黄开宇、万聂才:负责子课题2的研究、课题实验与教学实践;
方海宏、王永安、石海平:负责子课题3的研究、教学实验与案例撰写;
汪和平、朱银南、江庭:负责子课题4的研究、课题实验与案例研究;
郭长河、何国红、戴红霞、王琴:负责子课题5的研究、教学实验与案例分析。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高效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思想、理论、方法三大体系,涵盖教学、学习、评价、备课、管理、考试、课程、教材等多个方面,课题组将关注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各个方面,但同时课题组重点研究课堂教学,不盲目扩大研究范围,立足课题组,积极投入课题试验,稳步推进,在取得一定成果后再考虑推广。
      课题组将首先研读教育理论专著与教学期刊杂志,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教学改革方案。
在实践性研究的基础上,注重促进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注重研究的普遍意义,积累与应用案例,总结提炼高效课堂主要特征,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围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来构建课堂教学。
     在课题实验中努力实现螺旋式的上升:由“经验型实践”上升到“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再上升到“反思性实践”。在课题研究与实验过程中科学具体地判断课题组达到了哪个阶段,并及时提出新的目标与任务。
课题组将及时总结课题施成果,接受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与检查。课题组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地完成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在结题前将认真撰写结题报告,将课题实验过程的主要成果结集出版。

JG12056号课题实施方案研讨会召开
JG12056号课题实施方案
学生学习调查问卷(石海平)
以数学史和数学故事为载体的数学文化渗透(黄开宇)
由双基迈向四基(万聂才)
让青浦经验走进高中数学课堂(戴红霞)
杜郎口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朱银南)
MM教学方式的研究(江庭)
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王琴)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研究(储建中)
JG12056号 学洋思模式 建高校课堂(何国红)


 
文字:佚名图片:
编辑:审核: